上贾妃启  
  第十八回 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  
 

臣,草莽寒门,鸠群鸦属之中,岂意得征凤鸾之瑞。今贵人上锡天恩,下昭祖德,此皆山川日月之精奇、祖宗之远德钟于一人,幸及政夫妇。且今上启天地生物之大德,垂古今未有之旷恩,虽肝脑涂地,臣子岂能行报于万一!惟朝乾夕惕,忠于厥外,愿我君万寿千秋,乃天下苍生之同幸也。贵妃切勿以政夫妇残年为念,懑愤金怀,更祈自加珍爱。惟业业兢兢,勤慎恭肃以侍上,庶不负上体帖眷爱如此之隆恩也。

 
 
 
  名家点评:

如果要了解封建伦理纲常是什么,它有什么作用,曹雪芹所描写的贾政与元春之间畸形的父女关系,为我们提供了极其生动形象的教材。从小说中,我们看到封建礼法渲扬男尊女卑、父尊子卑,最后都得服从于君尊臣卑。也就是说,在封建社会里,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中,有一种关系是最主要的,高于一切的,那就是阶级的统治关系、政治上的等级关系,它在种种关系中享有绝对的权威,不容许别的什么关系与之相抵触;如果有了矛盾,它就可以把别的关系踩在脚下。

省亲,表面上看,是让嫔妃回家看看父母亲人,叙天伦之乐,尽做女儿的孝道,倒确乎有点象贾府中人所颂扬的,“如今当今贴体万人之心,世上至大,莫如‘孝’字,想来父母儿女之性,皆是一理,不是贵贱上分别的”(第十六回)而实上如何呢?为了恭迎元春,贾府上下老小从五鼓起身直等到上灯,全都“跪止不迭”。做父亲的贾政更连见女儿一面都不可能,有话要说,也必须象臣子对皇帝那样奏启,而且一个只能在“帘外问安”,一个则只好“垂帘行参”。比起这样“隔帘”的“省亲”来,囚犯家属的探监倒可算是比较自由的了。为什么连父亲也不能见呢?因为元春首先是贵妃--皇帝的小老婆,而贵妃,除了太监,是不准与别的男人见面的,那怕你是父亲也罢。就连自己一手抚养的亲弟弟宝玉、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元春没有传命,他也只能站在室外,所谓“无谕,外男不敢擅入”。同时,贵妃的身份、地位,又使元春成了皇帝的代表,所以,她的父母长辈,不但都要向她下跪,行“国礼”,而且说话必须称臣道名,用最恭肃卑顺的语言,就象一个下贱的奴才侍奉啊尊贵的主子一样。这一切都表明封建的伦理纲常,只不过是维护封建宗法统治的工具而已。

贾政的奴才相,我们今天看来确是十分丑恶。明明是世家大族,偏说是什么“草莽寒门”;人家都说“上昭祖德”,他却偏要说“下昭祖德”。为了“颂圣”,当然不妨自卑自污,把贾家人说成是“鸠群鸦属”,或者比作别的什么也都无不可。只是这一来也就发生了问题:元春难道不是贾家人,不是贾政的女儿?所谓“凤鸾”难道不是“鸠鸦”所生?曹雪芹抓住了这种矛盾的现象,深刻地表现了封建阶级的统治秩序、政治上的等级关系,如何轻易地抹煞和颠倒了家族之间的血缘关系,让我们看到封建专制制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,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被改变到何等程度,这是很有价值的。

其实,也并非贾政比别的处在他这样地位的人更善于阿谀奉承,更会挖空心思地想出“岂意得征凤鸾之瑞”一类话来。脂批就说:“此语犹在耳。”可见,此类语言,作者的前辈倒是常常挂在口头上的。这种在我们的时代已难以想象的十分可笑的现象,在曹雪芹那个时代里、那种社会制度下、那个阶级之中,实在是被看成天经地义、理所当然的。